中新网9月23日电《中国青年报》客户(中国青年报、中国青年网记者邱陈晖)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航空信息研究所获悉,经过两年的恢复,九寨沟景区已经逐渐恢复了震前魅力,但灾后旅游活动仍然需要预防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。
自2017年8月地震以来,九寨沟景区已经关闭,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。这是中国第一次大地震破坏世界自然遗产。九寨沟灾后恢复监测和评估没有成熟的研究案例可以借鉴。傅碧红团队运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低空遥感等技术,结合实地科学考察,对九寨沟的环境变化进行了相应的监测和评价。
(中国科学院航天信息研究所提供的高精度遥感图像显示,地震前后霍化海的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)
(灾难前后九寨沟植被覆盖变化,由中国科学院航空信息研究所提供)
地震前后的遥感图像分析表明,地震后,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降。然而,经过两年的自然恢复,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植被生态景观已逐渐恢复到震前水平,雷扎沟五花海周边地区除外。此外,著名景点霍化海几乎在地震中消失了。经过灾后的科学重建,现在它已经开始恢复活力,并在下游形成新的瀑布景观。
傅碧红表示,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许多地貌景观的形成和演变,都与地震活动造成的山体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河流阻塞形成的堰塞湖有关。有些部分形成“海子”,有些部分形成瀑布。这是地貌景观形成的循环。
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发现,该项目加固修复了一些滑坡点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降雨等因素的影响,一些潜在的隐患点产生了新的滑坡和泥石流。(教育和科学部编辑)
|
© Copyright 2018-2019 karwanejannat.com 沈旦何垓门户网站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